今年結束小說創作,在籌備出版期時我回歸職場。休息了半年的時間,創作讓人心力交瘁,雖然現在回頭看,有點記不得當時的點點滴滴,不過,我的確是抱持著一個極度渴望回歸正常生活的心態,像是用衝刺百米的速度,回到規律生活。

新的這份工作,是我很喜歡、看似熟悉,卻充滿陌生的工作,我到出版社去擔任編輯,名片上還有個漂亮的職稱是「企劃主編」。
對,在擔任網站編輯多年後,從文學網站、書店到女性網站,我終於要當實體書的編輯了。 

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出版社上班,在這之前,我曾經短暫到一個大集團的小單位出版社做了五個月的企劃,而這之中,也編寫過不少東西,我以為,我對出版很熟。再者,也常聽以往合作的編輯讚美我是個仔細的作者,由於早年發掘我的作畫家水瓶鯨魚,告訴我,沒有人比創作者更了解自己的書,她鼓勵我要自己寫書本的文案、提供對書的想法,多年來,我也習慣這麼做,於是,我覺得結合在通路(也就是書店)還有在網站當編輯,以及有幾本出版品跟擔任過企劃的經驗,當編輯我應該駕輕就熟, 可進去公司之後,我卻發現,我想太多了,喔不,應該是我想太少了。

算一算到今天,我也在出版社擔任編輯四個多月了,我編的第一本書,在九月初出版了。接下來開始忙著規劃一本年底的還有數本2013年的新書,以及跟一些潛在作者討論,看是否有合作機會。我從來沒想過我會站在這個角度看到這麼遠的世界,也因為這樣,我的主管有天還笑我說,妳看妳直接越過世界末日開始在規劃明年。 

我很喜歡我的工作,對編輯工作有種相見恨晚的感受,我說要去擔任編輯的那天,水瓶鯨魚大笑,因為我們都記得我在出自己第一本創作時,替當時的編輯燕鳳帶來多大的困擾,我的文學造詣有限,又很愛有地鼠錯字(像是壹「週」刊跟時報「周」刊)我的標點會時而全形時而半形,飄忽不定,可我的好編輯只秉持著一個「這是有趣的故事」硬著頭皮一步一步跟我把書改好,而我如今卻只剩下每次開口要講書名《OL工作戀愛事件簿》時會舌頭打顫心想為何當年不多堅持我想要的書名《OL小事記》?

水瓶祝福我,說我會是個好編輯,是個很能激發靈感的人。我謝謝她,也開始耍賴問她何時要讓我幫她編書,並提了幾個別人沒給她的小點子,她覺得有趣,兩人笑笑嘻嘻結束對話後,我開始朝我的編輯之路前進了。

編輯,是隱身在舞台幕後的人,而我開始想要記錄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今天看到最近開始有合作的作家米果,在Facebook上寫了這段話--「希望各出版社老闆可以加入這個聯盟,不要再用『是否在書腰上面掛滿推薦人』做為編輯有沒有認真工作的衡量標準了,我甚至覺得,最有資格寫推薦序文的,就是那本書的編輯,如果編輯對自己編的書沒有愛,那怎麼行,編輯寫出來的序,都是最動人的,比什麼名人推薦還恐怖,起碼有四成以上的打擊率。」 

而這段話的起源是在於,我的主管在網路上分享了一張照片,上面有幾本早期的書,他寫道「那個年代的書,沒有文案、沒有推薦人、沒有書腰、沒有書衣,因為一年的出版數量比現在少很多很多,不需大聲叫賣」,我看了,開始難過了起來。

出版社的工作看似單純,卻讓我接觸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出版社的工作別人都覺得很單純,有人還譏笑是夕陽產業,可那些愛書人的心情,想要奮鬥或作點什麼的熱情,其實有時跟節目製作單位們的表情,是可以重疊在一起的。

不管是工作書、搭捷運讀的書、準備考試的書、失戀看的書,放鬆心情的書,大家都只記得作者,好一點的會記得出版社,可誰會記得這些編輯?沒有人知道,在許多深夜裡,他們可能鼓舞著作者激發靈感(像我自己的編輯們),有時候他們要接受作者在創作崩潰邊緣歇斯底里的咆嘯,有時候他們要一肩扛起替作者掛保證的壓力。有時候,他們要去當那個最大膽直接跟作者說:「這個東西不好看。」的那個人。

扣除書寫時間,真正有出版品將近十年來,我交手過不少編輯,可是我往往只看見他們的表面。有勢利的、有熱心的、有無能為力的、有必須迎向市場風向而改變自己的、有狀況外的,也有始終維持初衷去愛書的。

編輯卡在一個微妙的位置,不是藝術家、看起來沒才華,但他們卻是點亮才華的火炬手。關於這點,我還在學,但我發現,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因為當激發靈感點燃所謂才華的火炬之後,居然還有市場的考驗。

幹(對不起請讓我罵個髒話),又不是在演哈利波特系列,是怎樣會有這麼多麻煩?
對,這是大家眼中的夕陽產業,每天都璀璨地燃燒著,雖然常常被人笑著,不合時宜,與世界脫節。

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各行各業都有雷同之處,你以為只有華爾街金童要追著數字跑嗎?很抱歉,出版社編輯也是要定期看「盤」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