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寫過一篇文章〈有些人的未來不需要你摧毀〉,在討論霸凌的問題,文中也提到了小學被欺負的事情,還有關於霸凌對我後來有多大的影響。
開學季到了,一些朋友的孩子開始上小學或者是幼稚園。這幾天,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合不合群、會不會被欺負,變成聊天的話題。當然,報紙上也炒得沸沸揚揚,大學教授為女兒所做的是對是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由於我不是個母親,我不能回答大學教授的立場對錯,我也不知道女生在學校的真正狀況。但就我的被欺負經歷,比較悲觀的想,我擔心這個正義,會讓小孩以後有更多的苦難,可也許能讓那小女生,會像電影《青春電幻物語》裡的堅強班長面對傷痛站起來或者是山田詠美散文〈風葬的教室〉裡那個女孩,找出自己的堅強之道。

童年往事,伴隨著新聞跟周遭朋友小孩的升學,有些我們以為該忘記的回憶,又開始一點一點回來,在幾個午後,也跟同樣有霸凌遭遇的朋友們聊了起來。

不知道算幸運還是不幸,當年的霸凌,是我們要自己面對、思考,有些人是沒有理由的被欺負,有些人是有理由的。我們沒有爆炸的新聞或者網路媒介去擴大,我們的確不知道怎麼跟家人分享,只好自己面對,那些傷疤跟了我們很久,最後變成了我們的包袱,卻也成為我們的禮物。

朋友A的霸凌經驗,是在國中的時候,當時他選擇沉默,也不跟家裡說。在那些年,他奮發向上、飽讀詩書,如今回去參加同學會時,他過得比同窗好很多,他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做了自己想要的工作,那些以前都避他而不及的人,如今都想跟他熟識,甚至每個人都可以說上幾件他的往事(都是好的);另個朋友B,如今她的孩子上學,她特別關心小孩的教育,挑選美式的幼兒園、想要讓小孩去上合氣道,不是為了防身,是為了練習心智。遇到好的老師是福氣,但如果沒遇到,也只能用一己之力,堅強起來。

而我這個九歲就說出「學校是地獄」的孩子,如今還是有些社會不適應,卻也慢慢可以接受許多事情。A說,國中的那些凌辱,讓他如今不管被別人說什麼難聽話都無動於衷;B學會了在職場生存之道,何時冷眼旁觀,何時保持距離,她不再像高中時那麼渴望去融入一個團體,她知道如何開闊自己的生活比較重要。

我不知道多少人遇過被霸凌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這輩子有沒有機會站在不受歡迎的那邊過?

以前,我很痛恨這件事情,但現在想來,似乎也沒這麼悲傷。因為那些經歷,讓我看到不同的風景。當年那些以為再也爬不出的黑洞,很幸運地,見了光明,也讓自己多了些阿Q精神,不管遇到什麼鳥事,都會安慰自己說:「否極泰來是人之常情,看看九歲的妳。」(好啦,有時候其實還是很沉不住氣,但我漸漸在進步跟練習)。

而且若誠實剖白,在那不成熟的歲月裡,國三的我,也曾經嘗試要去當那樣的劊子手,去傷害當時看不順眼的同學。我忘記的九歲的傷痛,反而短暫迷戀上集體攻擊的痛快,曾想過最惡毒的一招,是想要做個大海報,上面用字條收集每個人對想要欺負的同學的壞話,貼給對方看。

好在當時我身邊有不錯的同學,直言制止了我,問我說:「這樣不會太殘忍嗎?」讓我停止了這個念頭,覺得這樣很可怕。對,我怎能忘了九歲被欺負我的,還有我怎能忘了在此之前,我其實撿到了一張紙條,是我十分親近友好的同學,在上課中寫了十大點我的缺點「講話像男生、唱歌像技安……」讓我到了今天,進去KTV,都不大願意在陌生人面前唱歌。

也許因為曾經是被欺負的那個人,後來有機會了,想嚐嚐欺負人的快感。
可其實,那樣並沒有意義。

這就像,如果我們在感情中如果曾經被人劈腿,後來就開始這樣對別人一樣,只是讓自己更空虛。
渴望在空虛的生活中,有可以左右的事物,證明自己的價值,痛快肆無忌憚的罵人、攻擊、批評,當下過癮,觀賞的路人可能也覺得很刺激,但最後發現只不過就像某年我在某部漫畫上看到的一句話。那感覺就像剝洋蔥一樣,刺了他人滿臉淚痕,但最後卻什麼都沒有。

那些曾經欺負你的人,現在在做什麼呢?感謝Google大神,使得很多人都可以找到。聽說,很多都過得不是很好,或者是在他們為人妻母或者夫父的臉上看不見當年那殘忍或高傲的痕跡。而我身邊受過傷的朋友們,卻是帶著傷疤,也許有些後遺症,卻也成為個勳章繼續下去。

我不知道將來我成為母親會怎樣,是否會成為小說《帶不回家》裡堅強的艾奶奶,字句鏗鏘有力,卻又不失禮。我只知道我不會讓我女兒被欺負時像艾宓一樣抓著人的頭去撞牆(真的嗎?),我也欽佩我聽到了另個故事,某位媽媽因為小孩在國際學校被欺負,他送小孩上學時,對著對方的小孩說:「記住這張臉,如果你再欺負我小孩,我會成為你的惡夢。」讓小孩終結被欺負的惡夢,那位媽媽真的是帥透了。

目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書寫一篇文章,告訴每個被欺負的孩子,或者是走過來的人(我想霸凌者應該沒興趣看這文章)說:

早點去過地獄沒啥不好,學校是修羅場,也是社會的小縮影,有時更殘忍、更無情,但人們就是在那邊,學會與人共處,或者是更害怕與人共處;迷失了自己,或者是更認識自己。
不過,不會跌倒怎麼會騎腳踏車?有時候要試著不靠他人協助,自己站起來,找到自己的節拍。

至於孩童輔助輪是何時要拆,何時不要拆,我這個二十六歲才學會騎腳踏車的人,很難解答,畢竟家母當時十分保護我,是怎麼都不願意讓我學騎腳踏車啊!可是關於學校,謝謝母親讓我用自己的力量,去逃避面對,屬於我的課題。
也許我們要感謝,我們從來就甚少站在受歡迎的那端,於是當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甚少會大罵別人「活該」,而若有這樣過去的你,也別在讓那些過去壓得喘不過氣。

我們沒辦法要求每個人都喜歡我們,但至少,我們要真心喜歡自己。
然後至少學會,私底下八卦略壞嘴可以,這是人性,但別真拿石頭砸人、低俗攻擊,這並不是整人遊戲節目,毀了他人的人生,並沒有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