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打綠這首〈被雨困住的城市〉是每次台北下大雨時,必定點的歌,尤其是那種讓人幾近要發霉的大雨時。
這首歌形容台北真的再真切不過,可即便這樣,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城市,就像穿著雨鞋去泥濘的「簡單生活節」聽音樂玩泥巴,或許很多人會嫌棄,我倒覺得別有一番樂趣。

也因此每次聽到米果在抱怨台北時,不免輕輕皺眉。
這可是我居住的城市,從小到大,眷養我變成如今這副模樣的唯一。
怎麼妳老是嫌東嫌西,卻又不肯搬回台南?
特別是在看《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時。

不過這都是小孩子耍脾氣話,畢竟我愛透了台南。
台南的艷陽高照、台南的悠哉、台南的美食。
與過往戀人在台南散步的甜蜜,還有好多好多,別人想不到的記憶。
可這是我的旅行記憶,不是「居住」記憶。
曾多次動念想搬去台南的我,如果真搬去,或許會寫篇文章哀悼我有多想回去台北,卻還是繼續待在台南吧!

人,總是微妙的。
就像對父母不可能永遠只有讚美之詞,工作再好也是,即便是寫作,我也多次想燒掉自己的書,或者是想著不要再寫了。
那種矛盾又依賴的心境,屢屢在米果的文字裡略見端倪。

特別是在看《台北 同棲生活》時。

雖然是台北人,但我很早就開始外出租屋。當年是與母親感情不好,再者是渴望獨立。先是找了一男一女同住,後來男室友搬離,換了個女生。洗牌式的輪替,我的雅房窗後剛好是熱水器,每次只要有人洗澡,就會傳來淡淡地瓦斯味。有時在睡夢中,還會覺得略微暈眩,或者是就扮隨著熱水的聲音,沉沉睡去。
當年我的薪水只有一萬八,常常要加班過十點半公車都沒了,好心的室友很會下廚,她都會幫我準備兩個便當,其中一個就是跟公司那個貪吃的美術設計交換,下班時他順便騎車帶我回家。好景不長,那位溫柔的女性室友,後來因為我們發生點嫌隙就沒連絡,就像書中辛蒂跟海文她們一樣,有了欺騙、或者因為無奈,就分開了。

再過幾年,我的朋友就離世了,我跟另外兩位室友,男生還有另個如今已經結婚生兩個小孩的女生,時不時還會出來吃飯碰面,我們絕口不提離世的朋友,卻深信她在我們的記憶裡,深深鎖住。但米果的小說,打開了那道鎖。我想起了那短暫的同棲生活。

我想,我可以明白米果那討厭又喜歡的心情。對於我的同棲歲月,也充斥著這樣的感覺。
雖然我是台北人,可那幾年我又像個流浪兒。
母親家或者是奶奶家,都不算我家,有著室友們卻又是住的地方,好像很親密,卻也有著疏離。

至於另一件討厭的事,就是下雨了。
在看《台北 同棲生活》時,是在往高雄的路上,高鐵行駛著,我從灰濛濛的台北,一路到了艷陽高照的高雄;隨著書看到一半,我又從同樣艷陽高照的台中,回到了雨不停歇的台北。看到忍不住留言給米果說:「這本書是祈雨娃娃嗎?打從開始看之後,台北一直在下雨。」
我沒說謊,因為書看完的那天,台北放晴了……。

這個時空背景從1983年開始的故事,離我搬出來住整整差了二十年,可沒想到,原來故事是互通的。雨不停歇,只好去投幣式乾洗店烘衣服的日子(我當時住的地方就住在自助洗樓上,所以老是聞得到烘衣紙的味道)。因為想不出吃什麼,只好每天拿一樣的食物果腹。我那個囉嗦到簡直像舍監的房東。
還有還有,心情不好時,躲在棉被裡不肯出來的日子,以及颱風天時,大家窩在客廳聊天的身影。

當我在閱讀這本書時,那些淡化的記憶通通鮮明起來,難過的、悲傷的、快樂的,在職場上不得不低頭,或者好強的、情竇初開、胡思亂想的過去。
室友真的是很特別的存在,毫無交集的人,因為這個密度過高的城市串連在一起。

然後從學生時代到出社會後分開,隨著時光的波流改變,米果的書講著十五年來的故事。
六年後,當我再度與同棲好友們碰面時,我們會有什麼改變呢?

我們勢必會面臨更多生離死別,不過,我的室友生涯中,可沒有「曖昧」跟「戀愛」這款好事。
但有室友們因為不喜歡某男追求我,而集體在客廳對抗該男的往事。

你呢?
你們有什麼屬於自己的同棲故事?
在這個又愛又恨的城市裡,說不愛卻又捨不得離去的回憶呢?

親愛的米果,雖然台南很可愛,可是我還是很喜歡我親愛的台北喔!
雖然有時很骯髒又沒有朝氣,但就是這種拗脾氣性格,才可以有這麼多故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貝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